中國電影最大的頑疾之一,是做了太多無用功,每年僅有三成左右影片,能與觀眾見面。更多耗資成百上千萬拍出來的片子,最后直接鎖進倉庫,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。
高分電影網根據某些資料得到結論,2005-2012年,國產故事片總量及公映數量,2012年的31%已是當時最高的比例。
數據來源:藝恩咨詢 31%的公映比率已是歷年最高
據統計,2012年中國生產地的影片數量高達893部(含動畫片、科教片等),其中故事片745部,僅次于美國和印度居居世界第三。但這745部影片,最終只有231部通過影院與觀眾見面,只占總量的31%,而且這還是2005年以來公映比例最高的一次。
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到,公映比例超過20%是最近兩年的事。即便是國產片集中爆發的2010年(《唐山大地震》《讓子彈飛》票房均達1億美元左右),國產片公映比率也只有17.3%。最低的是2005年,全年260部故事片,只有43部與觀眾見面,公映比率為16.5%。而最搞笑的則是2006和2007年,故事片產量分別為300部和402部,但公映數量竟然都是74部。也就是說,和2006年相比,2007年多生產出來的那102部影片全都白費了。
|